做電商被誤解傳銷,云南版李子柒創業致富
李香蘭沒有童年,歷經苦難以后,她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了童話:140元創業,被誤解,被忘記,被孤立,最后靠賣花成名,現在,帶著小時候幫助過她的鄉親,種下千畝玫瑰花田。
為了感謝這位姑娘,她的故鄉給她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花香蘭。
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
現在的李香蘭,變換著各種角色,有時穿著迷彩服下田干活,拔草鋤地,修水管;有時穿著職業裝坐在辦公室裝接單、接電話談合作,有時穿著圍裙在廚房熬制玫瑰糖。
她說,甜蜜的人生是熬出來的,就像這玫瑰糖。
香蘭讀小學時,父親因為打架斗毆入獄,母親也因此改嫁。沒有父母的照料,她和姐姐從小只能跟著奶奶一起生活。
年邁的奶奶只能種些玉米稻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為了貼補家用,李香蘭小時候每次放學,書包往家里一扔,就跑去幫鄰居做農活,以換取每次一兩塊錢的費用。“當時家里沒有電燈,做作業要在一根蠟燭燒完之前趕緊寫完。”
看著一家人可憐,鄰居都伸來援手,有時候到飯點了,看到李香蘭和姐姐蹲在門口發呆,就知道她們家里沒米了,就把姐妹倆叫到家里吃飯,李香蘭說,自己是吃百家飯長大的。
考上初中時,一年的書費要300元,對李香蘭來說,這無疑是個天文數字。開學前一夜,許多鄰居將五塊、十塊錢,送到了李香蘭手上。“我以為湊齊300元就能上學了,但其實還要湊生活費。初一讀完就輟學了,家里實在沒錢。”
輟學后,李香蘭在縣城餐館洗過碗,做過服務員、推銷員,也曾在加油站給過路的車輛加油。那時她14歲,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總得討生活。但總在想,生活是在原地打轉。
2016年,阿里巴巴淘寶大學在開遠開課,李香蘭報名成了學員。她第一次聽說,在網上,那么簡單就可以做生意,賺錢。
有一天,李香蘭碰到叔叔從田里回來,滿面愁容,他種了三畝多食用玫瑰花田,以往都是拉到縣城市場上賣出去,“那年恰逢市場行情不好,賣不出去。”
學以致用,李香蘭注冊了一家淘寶店,將食用玫瑰花上架到店鋪里。市場上十多元一斤的食用玫瑰,她在淘寶店售價120多元。
李香蘭成為開遠第一個在淘寶賣可食用玫瑰的人。
“爛泥扶不上墻”的創業者
快遞車一趟一趟將包裝好的食用玫瑰花運出村子,李香蘭的叔叔卻著急起來,“只看見貨一車車地送出去,沒看見錢到手里啊。”
李香蘭解釋,淘寶店的貨款都是線上進賬,不是現金交易。
叔叔聽不懂,堅持認為她在做傳銷,斷了她的貨源。消息傳到李香蘭的母親那里,母親對李香蘭下了通牒,“你要做傳銷就自己做,別給家里人丟人!”家里親戚一度遠離她,甚至不接電話。“那時我什么都沒說,把委屈橫在心里。”
她揣著500元錢去了開遠縣城,花了360元與別人合租,一個十平方米的臥室,剩下140元,她要創業。
又花了30塊錢買了個電子秤,又花了90塊錢買鮮花用的保鮮膜,剩下10元錢伙食費。
這十平米的房間,是她睡覺的地方,是她辦公接單、打包的地方,也是她的倉庫。
叔叔將她的貨源斷了,為了節省路費,她去開遠附近的彌勒市找貨源,最初的一兩周,她只吃泡面和蛋炒飯,一包泡面加滿水,吃三頓。
在淘寶大學,她學會了網店需要代言,但請不起代言人,就自己代言,自己拍照、修圖,她成為整個云南第一個為可食用玫瑰代言的店主。
那一年多,李香蘭從親戚朋友圈消失,大家都認為她被傳銷組織騙走了。再看到她,卻是在開遠電視臺晚間新聞。
2017年,云南各地愈發重視農村電商,地方政府在找電商創業典型,開遠和彌勒的媒體發現,有個叫李香蘭的女孩,利用淘寶把彌勒農戶的玫瑰花都賣光了。開遠電視臺將她作為創業典型,對她做了報道。
兩天后,姐姐來到她的住處。這時李香蘭已經換了住處,租了一個一百平米的房子,但房子里除了一張床,沒有一樣像樣的家具,房子里堆的都是玫瑰花。
姐姐環顧她的房間,都上電視了,怎么還過得這樣簡陋,“現在政府鼓勵傳銷嗎,還給你上電視?”
李香蘭給姐姐從頭到尾上了一課,給她講什么叫做電商。
“你用電商賣這土貨,一單賺多少錢?”姐姐問。
“十幾塊錢。”
“你知道我賣挖掘機一個單掙多少錢嗎?幾萬塊。”姐姐放下手里的包裹。
“我這雙做幾萬、十幾萬單子的手給你打包幾塊錢的生意,你好意思嗎?”姐姐說她,其實是心里疼她,勸她和自己一起去賣挖掘機。
李香蘭沉默著搖搖頭。
姐姐恨鐵不成鋼,“你真是爛泥扶不上墻”。
李香蘭心里暗念,“我上不了墻,但我可以踏踏實實把根扎土地里,做我喜歡的事,種我喜歡的花。”
對玫瑰花過敏的種花人
2017年,李香蘭的淘寶店一天可以接上千單,成為整個云南賣可食用玫瑰花最火的店鋪。
也就是這一年,她做了一個決定,“既然食用玫瑰花有這么大的市場需求,那干脆帶著家鄉的鄉親們一起種植,也算報百家飯之恩。”
她回到老家龍潭村田埂,跟鄉親們提了“你們只管種,我來收鮮花”的想法。鄉親們把頭搖得像撥浪鼓,“萬一我們種了,你又不收,我們咋辦?現在種小西紅柿,即使賣不出去,還能給家里的豬羊牛當口糧,可不敢亂折騰。”
倒是鄰村一個“膽兒大”的農民,“第一年種了七分地的食用玫瑰,全給我們賣完了。第二年,他一下擴張到了20畝。”消息從龍潭村村頭又傳到了村尾,原先不敢種植食用玫瑰花的村民得知消息,紛紛效仿。
“到現在,有30多家農戶加入種植隊伍,相對于種玉米水稻,每畝畝產翻兩到三倍。”李香蘭覆蓋的總種植面積有1000多畝。
種植玫瑰花的鄉親們,有的蓋起了二層小樓。為了感謝李香蘭,鄉親們給她取了個名字“花香蘭”,李香蘭將自己公司的名字叫做花香蘭。
這兩年,李香蘭像個花匠,手把手教他們選玫瑰、種玫瑰,和他們一起采摘玫瑰,包裝玫瑰。直到去年年底,跟著她種玫瑰的鄉親們才知道一個秘密,李香蘭對玫瑰過敏。
她每到干活兒的時候,就會咳嗽。鄉親們問她怎么了,她說感冒。
現在,鄉親們再提這件事,她昂著頭笑,“我沒騙你們啊,我確實對玫瑰‘感冒’,不‘感冒’,我怎么會堅持下去。”
“用未來,敬故鄉”
現在,吃百家飯的李香蘭,成長為當地有名的企業家,而故鄉開遠,也從一個將電商誤解為傳銷的地方,依靠電商成長為鮮花之鄉。
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團在全國的首個縣(市)級跨境電商產業園落戶開遠。李香蘭的花香蘭農產品經貿有限公司,也成了開遠知花小鎮數字農業基地的14家鮮花企業家之一。
阿里巴巴大農業團隊、阿里云的工程師們,為這里做了平臺軟件設計與開發,平臺運營所需公共云資源,包含云服務器、云數據庫等,開遠鮮花實現“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在數字化種植大棚,實現四季開花。
李香蘭也越來越在意數據,“以前互聯網是高頻詞,現在是大數據。”她搜索發現,自己所在的鮮花基地,只是阿里巴巴在全國落地的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之一。這家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成立了數字農業事業部,構建數字農業基礎設施。
“千分之一。”他問合作伙伴丁輝,“大數據對我們的企業意味著什么?”丁輝一時沒法做出專業的解答,想了一會,他打了個比方,在以后,重要性就像石油,威力就像原子彈。
邊陲小城開遠的鮮花產業隨之邁進數字時代,2018年,開遠花卉種植面積6.58萬畝,花卉農業產值5.64億元,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20%。
現在的李香蘭,有車有房,但她總想著加大投入,她的玫瑰花種植基地已經實現了無人機植保、數字化智能灌溉。
種花的同行說,種花的李香蘭是開遠鮮花基地最有故事的人,她經歷過苦難,可今年才28歲。
李香蘭說,“苦”字,下面是古,上面是我種的花;難字,你把它拆解,左邊是“又”,右邊看起來像個“佳”字,“你能理解嗎?”
她沒法評價自己是不是成功,“只能說一直在路上”,“但我趕上了上一波風口,被阿里巴巴、被電商啟蒙,是故鄉最早做電商的年輕人之一,但風口總歸會過去,我要尋找下一個風口,我看見了數字化。”
遠望,群山,小時候窮,李香蘭總想著山的那邊是特別美的天地,現在,他相信自己腳下就是,“用未來,敬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