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式洗腦”,傳銷組織新手段新花樣
近日,黃埔警方根據群眾舉報,經縝密偵查,打掉一個以廣州某貿易有限公司為幌子,以推銷商品、“拉人頭”繳會費為方式的非法傳銷組織,繳獲非法傳銷培訓專用筆記、工作計劃、行業書籍、心得筆記等近百份,對15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及時消除了這一影響疫情防控和社會治安的風險隱患。
“夜半歌聲”牽出案件
3月下旬,黃埔區公安分局穗東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反映轄內南灣社區一出租屋每晚會定時傳出“歌聲”,影響附近居民正常休息。
黃埔區公安分局迅速組織警力處置。現場為一間狹小的出租房,里面卻住了7、8名青年男女,墻面張貼有“買一輛瑪莎拉蒂”“我應該幫助500人成功”等手寫標語。根據出租屋的現場擺設及現場人員的神態表現,民警判斷該出租屋涉嫌為非法傳銷窩點。為了不打草驚蛇,民警對屋內人員擾民行為進行勸阻后離開。
針對該非法傳銷線索,黃埔區公安分局迅速從經偵大隊、網警大隊、穗東派出所抽調精干力量成立專案組,展開全面偵查。經過一段時間以來的分析研判,警方排查出了一個橫跨廣州、東莞兩地,涉案人數80多人,涉及窩點15個的非法傳銷組織。
雷霆出擊一網打盡
在前期偵查掌握大量可靠證據的基礎上,黃埔警方決定采取集中抓捕行動。
4月21日凌晨5時,天剛蒙蒙亮。黃埔區公安分局集結了經偵、指揮、網警、刑警、巡偵、法制、預審、派出所等警種大批警力,分為15個抓捕小組,在廣州、東莞兩地開展集中抓捕。
6時,15個抓捕小組同時采取行動。在南灣社區某出租屋的3號窩點,抓捕民警發現,這間50平方米的一室一廳中蝸居了7名年輕男女,房內陳設簡陋,僅有4張雙層鐵架床和桌椅等生活必須品,床下堆滿了作為傳銷“份數”的化妝品和行李等雜物。
為防止出現人員聚集的疫情風險,黃埔警方現場給涉嫌傳銷人員戴上口罩,分批有序帶離。依托有著“打擊犯罪夢工場”稱號的黃埔公安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在24小時內依法、高效、安全地對全部82名涉案人員完成健康檢查、甄別審查、信息采集等工作,對其中15人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對其他人員作出了依法處理。
“溫情洗腦”虛構暴利
經警方審查,該傳銷組織成員交代,其以廣州某貿易有限公司為幌子,以推銷商品、“拉人頭”繳會費為方式,在廣州、東莞兩地設立15個犯罪窩點,實施非法傳銷。
“溫情洗腦”精神控制。該傳銷組織在出租屋內設立傳銷據點,并稱之為“家”。由組織骨干充當“家長”,以溫情關心、團建談心、唱K聚餐等形式,營造出一種所謂“大家庭”般溫暖互助的氛圍。在培訓中,“家長”通過邀請成功人士作為“講師”現身說法、加入后工作輕松月入6萬、提供免費培訓提升能力等虛假說辭,對參加傳銷人員進行“洗腦”,進而實現精神控制。這些參與非法傳銷的人員主要來自剛畢業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以及缺乏親情關懷、對生活現狀不滿、生意失敗負債的人群。其中一名“家長”在接受審訊時,仍執迷不悟地宣稱自己是在“帶領團隊走向成功,這種投資小、回報大、風險小的‘正規網絡事業’,何錯之有?”
購買“份數”賺取提成。該傳銷組織采取五級三階制。五級從低到高依次為一星至五星會員;三階從低到高為:一階的傳銷人員對應一、二星會員;二階的家長對應三星會員;三階的經理對應四、五星會員。想加入廣州某貿易有限公司一起發財的唯一途徑,需要購買一套價值8980元的化妝品(實際上是“三無”產品),作為進入組織的一個“份數”。購買1至4個“份數”的為一星會員,5至9個“份數”的為二星會員。最高的五星會員要購買298個“份數”,可以至少拿到近40%的高額提成。
虛構暴利紅酒項目。該傳銷組織骨干成員還對參與傳銷的人員虛構暴利紅酒的經營項目,謊稱把市場價格70元左右的低質紅酒,以300多元的價格賣出去,大家一起“賺差價”。經警方偵查,這個所謂的“紅酒產品”只是虛構的經營項目,“主營業務”還是8980元的會員“份數”。
管理嚴苛專坑親友。該傳銷組織以公司管理制度為名,禁止同層級之間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聯系;實施嚴格“獎懲制度”,完成任務獎勵少量現金、豬肉、羊肉和紅酒,完不成任務的剃光頭懲罰。該組織日常管理嚴格,規定每天7時起床,7時至7時30分早讀,8時至10時30分、14時至17時為學習工作時間,22時至22時30分為開會總結時間。該組織還以建立銷售團隊為名,要求每個人必須買一個專用本子,列出親戚、同學、同事、朋友的名單,名單詳盡到包括年齡、愛好、收入、工作、邀約方式等各方面內容,為下一步的“拉人頭”繳會費埋下伏筆。
化整為零逃避打擊。該傳銷組織采取化整為零,將整個組織分為15個窩點分散居住,將傳統的集體培訓模式改為以“家”為單位的小組培訓,用“溫情式”的團建、談心、唱K等方式替代口號式的“洗腦”過程,以此來掩蓋非法傳銷的特征,逃避公安機關打擊。疫情期間,該傳銷組織不顧傳染風險,逃避防疫檢查,仍然繼續以多人群居的形式開展傳銷活動。
黃埔警方提醒
傳銷騙局由來已久,花樣繁多,一人陷入,累及親友。無論傳銷組織如何包裝,都跳不出“發展下線,繳納會費,沒有實體,以小搏大”、宣稱項目“時間短、投資小、見效快、收益高”等特征。廣大市民群眾要擦亮雙眼,提高警惕,擯棄一夜暴富的浮躁心態,避免上當受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