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醫藥電商活躍人數平均增長5.44%
疫情當前,藥品和衛生防疫用品的火爆銷售讓醫藥電商獲得了一波明顯的流量增長,同時加深了C端用戶對醫藥電商的品牌認知。
有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醫藥電商活躍人數平均增長5.44%,1藥網、康愛多、藥房網、健客網等醫藥電商平臺的日活平均增幅也在6%左右。在政策與市場紅利的推動下,醫藥電商的市場規模有望在今年增至1756億元,同比增幅達61%。
在這波爆發式增長后,醫藥電商的未來發展趨勢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多重因素推動下,醫藥電商與線下實體藥店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這種線上線下融合的醫藥新零售模式將具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防疫醫療用品掀在線搶購熱潮,醫藥電商平臺日活增幅約6%
在當前這一特殊時期,人們為配合疫情防控自覺不出門,并做好居家消毒的工作。一時間,口罩、酒精消毒水、板藍根等防疫及抗病毒類藥物在各大電商平臺被搶購一空。
根據京東健康旗下京東大藥房的數據顯示,1月20日-1月27日期間,板藍根、維生素C泡騰片、感冒靈顆粒、對乙酰氨基酚、小柴胡顆粒等一系列感冒退熱藥品銷量明顯增加,比上月同期增長了5.5倍。
業內人士指出,在在線搶購防疫及醫療用品的熱潮中,除了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巨頭發揮出供應鏈優勢穩物價、保供給之外,1藥網、康愛多、藥房網、健客網等頭部垂直醫藥電商平臺也備受用戶青睞,活躍用戶有明顯增長。
根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1.24-1.30),醫藥電商活躍人數峰值達到148.21萬人,平均增長5.44%。
其中,1藥網、康愛多等頭部醫藥電商平臺,由于口罩、常用藥品等庫存較為充足而被更多人所熟知。舉例來看,藥房網在春節期間的日活平均漲幅最高達到了7.15%;同期,康愛多、健客網、1藥網的日活平均增幅也在5.6%-6%之間。
“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大廠親自下場后,迅速搶占了醫藥健康線上銷售的主要市場份額。”易觀醫療健康分析師陳喬姍撰文表示,但在此次疫情爆發的過程中,醫藥電商在供應鏈、物流、倉儲、技術、管理等各個環節的能力與大廠相比也毫不遜色,貨源儲備充足、發貨迅速,使C端用戶對其品牌的認知度有所提升。
醫藥電商市場規模有望年內增61%至1756億元,網售處方藥市場可期
醫藥作為一個強監管領域,政策對于醫藥及其各細分領域均有較為深遠的影響。在醫藥電商這條垂直賽道,其中,非處方藥和處方藥在網上銷售的逐步放開,足以表明政策對醫藥電商正釋放出“友好”的態度。
華金證券在報告中指出,2000年后,網上銷售非處方藥即成為常態。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促進“互聯網+ 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提出,醫師持有患者病歷等相關資料后,可以在線開一些常見病、慢性病處方,在藥師審核后,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通過符合要求的第三方平臺配送,這也讓放開網上銷售處方藥成為可能。
2019年,第二次全面修訂的《藥品管理法》終于塵埃落地。國信證券分析師認為,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沒有明確禁止處方藥的網絡銷售,預計未來會出臺具體的規范方法。而目前互聯網醫院對于部分常見病和慢性病的復診已擁有處方權,未來權限有望進一步擴大,網售處方藥的市場將非常可觀。
進入2020年后,盡管疫情的出現打亂了市場原有的節奏,但醫藥電商仍迎來一波紅利。華金證券近期發布的研報指出,為了盡量減少人們出入醫院就診發生交叉感染,政府鼓勵患者到互聯網醫院進行問診,并支持開三個月的長處方。這在短期內給醫藥電商帶來了不小的流量,并且長期能夠很好地教育患者、培育該領域的市場。
而除了政策支持之外,中國的電子商務環境也為醫藥電商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國內電子商務的基礎條件日趨成熟,包括支付體系等都逐漸完善。本次新冠疫情將有望改變消費者行為,政府有望進一步出臺放開政策,利于醫藥電商的發展。
在政策與市場紅利的推動下,醫藥電商的市場規模有望爆發式增長。Analysys易觀市場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醫藥電商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大關,較2018年的845億元上漲29.14%;預計2020年這一數據將大幅增至1756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1%。
醫藥電商配送效率有待提高,線上線下融合為大勢所趨
過去多年,醫院一直是藥品銷售的主要渠道。此次疫情爆發后,多數患者為了避免在醫院可能面臨的交叉感染,更傾向于在線下藥店或者醫藥電商平臺購藥;而其中,部分醫藥電商平臺在升級在線問診服務后更是備受患者青睞,整個醫藥電商市場迎來迅猛增長。
而在這波爆發式增長后,醫藥電商的未來發展趨勢便成為重點。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多重因素推動下,醫藥電商與線下實體藥店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具體到線下層面看,陳喬姍表示,人員流動性在疫情影響下降低,實體藥店客流量受到沖擊,從而推動實體藥店與線上融合發展。華金證券分析師也在上述報告中指出,實體藥店將創造和開展更多類創新的零售模式和服務,會員運營、坪效提升、服務擴展將成為實體藥店數字化升級的重點,并以此為契機推動醫藥流通環節的“智能+”升級。
但另一方面,醫藥電商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痛點。陳喬姍指出,醫藥電商因物流緊張而導致貨物配送延遲,對用戶體驗有所影響,與線下藥店加深合作、協同發展將成為主流。這意味著,線上線下融合的醫藥新零售具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與此同時,隨著美團、餓了么、京東到家等大流量平臺的進入,帶動醫藥O2O在流量、物流、技術等各方面高速發展。通過餐飲外賣的高頻場景帶動醫藥購買的低頻需求,醫藥O2O迎來合適的發展時機,成為主要發力方向。
這在美團2月19日發布的《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報告能得到印證。該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人們通過美團外賣買走了500多萬個口罩,而為了保持健康、增加免疫力,各類維生素C銷量近20萬,感冒清熱類的中成藥也售出了20多萬。同時,常備處方藥在春節期間的銷售增幅也達到237%。
對于醫藥電商的發展趨勢,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指出,醫藥電商的概念逐步擴大化,衍生出醫藥營銷、醫藥等一系列以藥品為核心的新服務。在此基礎上,通過“藥房+診所”,實現醫療場景的閉環,構建了“醫+檢+藥”的健康新服務模式,該模式相較于傳統在線購藥具有更高的用戶粘性,更具行業競爭力。
不過,在他看來,盡管醫藥電商發展迅猛,但目前仍存在無法銷售處方藥、藥品配送效率不高等痛點。因此,線上線下融合的醫藥新零售、C端、B端多渠道服務將成為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