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藥集團“傳銷門”續聞 脅迫消費者買藥(2)
張姨的老伴李老伯當時也一同參加了銷售活動,李老伯告訴《投資快報》記者,不僅請醫生幫老人做所謂的診斷,哈藥的推銷人員還軟硬兼施地哄騙老人買藥。“有一個男生,二十出頭的樣子,也是哈藥的推銷人員,一路跟我跟到酒店,就是想強迫我買他們的藥。”李老伯說,那個銷售人員解釋,如果沒有賣掉藥,他們做銷售的回去就要撿包袱走人了。在銷售人員的哀求之下,李老伯只好買了一盒哈藥的保健品。
“這幫銷售人員都經過培訓、上課的,他們說起話來頭頭是道,老人家心腸軟,一不留神就被他們騙走了錢。”李老伯告訴記者,當時銷售人員對消費者寸步不離,賣不到藥誓不罷休。
“買一次藥花光幾個月的退休金”
那么,究竟哈藥推銷的是什么靈丹妙藥?是否真如公司所描述的一樣?
“其實就是普通的保健品,吃不死人也沒有特別好的效果。”張姨把當時買的藥品拿給《投資快報》記者看,這是一瓶名為“金晚霞”的蜂銀軟膠囊,標注是哈藥集團旗下三精制藥(600829)生產的保健品。張姨說,當時老伴買了一盒合共四瓶,一共656元。
什么是蜂銀?張姨告訴《投資快報》記者,其實蜂銀和藥店里的蜂膠沒有太大差別,甚至比蜂膠更加劣質,“哈藥廠家很狡猾,他們知道蜂膠在市場上大家都很熟悉、很了解,有售價、有可比性,不好拿蜂膠出來糊弄人。但蜂銀不一樣,醫藥市場上沒有這個名稱,消費者誤以為是什么名貴藥品,銷售人員就抓住這個誤區,敢于抬高價格賣賤藥。”
為了考究蜂膠的功效和售價,《投資快報》記者也走訪了天河區部分藥店。藥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蜂膠只能算是普通的保健品,“在2005年的時候,同等分量的蜂膠就只賣四、五十元一瓶而已。”
然而,按照張姨和李老伯向《投資快報》記者反映的情況,他們當時買的蜂銀保健品價格就高達164元,大概是普通蜂膠的三倍。“當時我們的退休工資不高,一個月可能就一千元左右,這四瓶保健品就花了我一個月一大半的退休金。”
其實,張姨和李老伯的情況已經算是輕微了。張姨告訴記者,與他們同行的還有好多老人家,被銷售人員騙得服服帖帖,“一買就是一箱藥,好幾千塊錢呢,差不多是好幾個月的工資。”
誰來為受害者買單?
在看穿了哈藥的騙局之后,張姨和李老伯并沒有坐視不管,在2006年至2009年這幾年時間里,有好幾次,當他們看到媒體上有做哈藥銷售的廣告、或是組織的活動時,他們就趕到現場勸阻老人家不要上當受騙。“有一次,我們在哈藥的銷售團隊的車子上,呼吁老人家們不要被他們忽悠了,我們就是要揭穿哈藥假直銷真傳銷的面目。”
就哈藥如此的銷售模式,《投資快報》記者咨詢了廣東德崇律師事務所律師鐘經躍。鐘經躍表示,像張姨遇到的情況就是傳銷的一種手段,“沒有合法的營業執照,隨便推高銷售價格,銷售人員還可以拿高額提成,與傳銷的性質是一樣的。”鐘經躍還說,傳銷比直銷還有一點好處就是免了繳稅這一關,使得銷售人員賺的黑心錢更加高。
在結束采訪的時候,張姨表示很不理解,為什么這樣的公司還可以大肆地宣傳、鋪天蓋地地做廣告。“這樣的上市公司還可以繼續圈錢,難道就不能取締他們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