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濱城讓網絡傳銷無處遁形
自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開展“網劍”行動以來,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市場監管局理清思路、強化隊伍、完善機制,立足職能嚴厲打擊網絡傳銷行為,成效顯著。2016年至2018年,該局共查辦網絡傳銷案件28件,罰沒款3500萬元;今年1月至10月,該局查辦網絡傳銷案件7件,已結案6件,罰沒款1540萬元。
堅持科學決策與未雨綢繆并重
該局堅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重視網絡傳銷案件查辦工作,專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結合上級有關決策部署和形勢發展需要,集體研究、科學決策,明確工作思路和目標要求。
通過群眾舉報、網絡查詢、線索移交等途徑,該局認真梳理篩查網絡傳銷案源線索,深挖細找、追根溯源,確定重點查辦對象,并根據上級要求和年度工作開展情況適時調整,明確工作方向。
堅持配齊配強與教育培訓并重
為確保把每件案件辦成鐵案,該局在全市系統率先組建網絡交易監管股,并結合機構改革,全面配齊配強查辦網絡傳銷的執法隊伍。
該局把素質提升作為增強本領、發揮職能、干好工作的有力支撐,先后派員參加總局和省局、市局組織的各類培訓50余次;由網監股牽頭組織系統內網絡交易監管法律法規學習13次,培訓基層執法人員240余人次。
在實踐中,該局組織人員定期集中學習執法辦案中大數據應用、查辦大要案件策略及方法、網絡交易中職業索賠投訴舉報處理、電子證據存取等業務知識,為開展工作儲備知識、積累經驗、增長才干。
堅持信息運用和機制創新并重
隨著信息網絡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普及應用,網絡傳銷違法行為更趨多元化、隱蔽化。在這種形勢下,查辦網絡傳銷案件必須綜合運用信息化手段。在省局、市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局先后投入資金購入執法記錄儀、手機取證設備、介質綜合取證分析設備、修復設備、錄屏軟件等網絡監管電子取證設備,截至目前已使用電子取證設備取證120余次。
通過與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市場監管局、西湖區市場監管局對接,該局充分運用阿里云大數據資源,調取服務器數據,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并通過司法鑒定提升法律效力,實現對支付寶相關涉傳資金的查詢、取證。
同時,為確保證據的準確性、合法性、有效性,該局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證據中的違法所得、銷售賬目進行審計,對接律師事務所對辦案的程序合法性及證據中的法律適用進行規范。
此外,針對異地調查取證難的問題,該局通過與天津市市場監管委聯合辦案,探索出“協作共管、并行處罰”的聯合辦案模式,實現對傳銷違法行為線上、線下一體化打擊。
堅持理順職責與團結協作并重
當前形勢下,涉傳對象銀行賬戶多、涉傳資金分散,如果不對其涉傳銀行賬戶進行集中、同步凍結,很容易令涉傳對象發覺后將涉傳資金迅速轉移。
鑒于這種情況,在查辦網絡傳銷案件時,該局網監、法規、反不正當競爭等股室團結協作、相互搭臺、拾遺補漏。同時,在查辦網絡傳銷案件時,該局向省局、市局勤請示、多匯報,力求上下溝通零距離、無障礙,從而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執法資源,確保網絡案件查辦質量和效率。
堅持電子取證與司法凍結并重
在網絡傳銷案件中,解析涉傳服務器數據并繪制完善的層級關系圖、組織結構網絡圖是案件查辦的關鍵。對涉傳服務器設立在阿里云等國內存儲方的服務器數據,該局按照《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以及《禁止傳銷條例》相關規定,向證據保存單位發出限期提供材料通知書,要求對方提供服務器數據信息,并委托數據解析公司對相關數據進行解析。對服務器設立在境外的,因適用法律、法規不同,該局通過境內數據代理機構獲取涉案服務器數據,并委托取證公司對數據進行解析。
根據分析數據,該局繪制出涉傳人員層級關系圖、組織結構網絡圖,對涉傳人員名單進一步掌握分析,并對涉案證據進行司法鑒定,提升法律效力。對轉移、隱匿的涉傳資金,該局按照《禁止傳銷條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的規定,申請法院對其依法予以凍結。
□李 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