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民族資產解凍”騙局:抓3589人 凍結6.23億
“民族資產解凍騙局”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初,一批人打著國家、民族旗號,以所謂的“民族資產”需要解凍為名,宣稱交納一定啟動費用便可獲得巨額報酬。近年來,假借時下精準扶貧等熱點政策名義,借助互聯網社交工具、金融工具,民族資產解凍詐騙就像插上了翅膀,逐漸成為一種集返利、傳銷、詐騙為一體的混合型犯罪,花樣翻新,各種組織、項目層出不窮。
這類騙局雖然被稱為“民族資產解凍騙局”,但實際上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特征是犯罪分子偽造國家機關公文,制作虛假證件,以“歷史資產”、“精準扶貧”、“慈善幫扶”,甚至“軍民融合”為名義,引誘群眾受騙上當,騙取錢財,影響非常惡劣,損失極其巨大。
針對這樣的騙局,警方一刻也沒有停止打擊。公安部于今年1月18日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半年的打擊整治專項行動,堅決遏制此類犯罪高發多發的態勢。
目前半年的專項行動期滿,成果如何?
公安部8月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今年以來公安機關打擊整治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的工作情況。近年來,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分子借助現代通信和金融工具,不斷變換手法、打著各種旗號引誘不少群眾受騙上當,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為遏制此類犯罪高發多發勢頭,公安部于今年1月18日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半年的打擊整治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共打掉各類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團伙284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589人,凍結扣押涉案資金6.23億元。
此類犯罪由來已久 影響遍及全國
僅僅半年時間的打擊整治“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專項行動,警方就凍結扣押了涉案資金6.23億元,可見這類詐騙犯罪的危害有多大。其實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由來已久,案件的受害人遍及全國各地,涉案金額往往非常巨大,犯罪嫌疑人也大多是團伙作案。
針對“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件我們邀請專業人士從三個問題進行重點解答:
1、為何屢禁不絕?難在哪里?
2、此類犯罪靠什么迷惑群眾?
3、網絡時代警方未來如何打擊?
首先通過前不久警方破獲的一起名為“如意園基金會”的跨省區詐騙案件,來剖析一下“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的幕后架構,帶你了解詐騙團伙的操作手法。
借口“精準扶貧”背后實施騙中騙
2018年初,廣西凌云籍犯罪嫌疑人謝某容、林某云、向某來等人冒充國家部委負責人,偽造國家部委公文,打著“精準扶貧”的幌子,宣稱有一筆國家發放的民族資產解凍資金,需出資2000萬元的注冊金和400萬元的保證金成立基金會,在這筆民族資產解凍后,每名會員按照職務高低可領取高額回報,以此誘騙湖北云夢籍犯罪嫌疑人高某平成立非法社會組織“如意園”基金會,然后再從他那里把會員的錢騙走。
詐騙“金字塔” 塔上塔下全被騙
在詐騙團伙的行話中,高某平這樣的人被稱為“豬頭”。“豬頭”是指被詐騙的組織者和代理人,“豬頭”手下的會員被稱為“豬仔”,實施詐騙行為被稱為“割豬”,將“豬頭”的信息賣給其他詐騙團伙再次詐騙被稱為“賣豬”。
此案警方共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51人,打掉多個詐騙團伙、取款套現團伙和制作假證團伙,收繳涉案贓款270萬元,凍結涉案資金3000余萬元。目前案件已向檢察機關移送起訴。
為何屢禁不絕?難在哪里?
由于詐騙組織內部分工非常細化,不論是層級較高的“豬頭”,或是層級較低的“豬仔”,還是最終被詐騙的普通群眾。一旦被引誘進入詐騙陷阱,就難逃財產損失的。公安部刑偵局副巡視員鄭翔介紹,此類騙局打的幌子翻新快,“項目”緊隨國家政策,具有欺騙性和迷惑性。
當前我國沒有任何民族資產解凍類的項目,凡是打著類似民族資產解凍旗號進行斂財的,均是詐騙;凡是自稱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干部,通過電話、微信、電子郵件、QQ等方式進行所謂的“委托”“授權”“任命”的,均是詐騙;凡是轉發鼓動、宣傳所謂民族資產解凍類相關信息或組建相關微信群、QQ群招募會員、收取費用的均涉嫌違法犯罪。您始終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就不會落入被騙的陷阱。
“民族資產扶貧”詐騙 主犯獲刑13年
檢察機關指控,該詐騙團伙打著“民族資產扶貧管理委員會”旗號,籌建省級分會30個、市級辦事處290多個、縣區工作組2000多個,虛構多個扶貧項目,發展會員120余萬人,詐騙金額上千萬元。當天,32名被告人一同受審。
通過微信群發展會員實施詐騙
據了解,此類以“民族資產解凍”為幌子,實施詐騙的案件受害人遍及全國各地,涉案金額大,嫌疑人往往是親戚朋友身份,實行團伙作案。此案中,犯罪嫌疑人偽造成立“民族資產扶貧管理委員會”,通過微信群發展會員,以解凍民族資產為由,虛構扶貧、醫療等項目實施詐騙,公安部將其列為2018年1號掛牌督辦案件。6月25日宣判的是第一批32名被告人,目前此案還有20名被告人法院正在審理,另有35人檢察機關正在審查起訴。
網絡時代警方未來如何打擊?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微信、電子郵件、QQ等方式都被騙子用作實施詐騙。警方如何打擊新形式犯罪?專家表示,打擊新型網絡犯罪要用科技手段。當前,警方在“云劍”行動中運用了大數據手段打擊此類犯罪,加強合作,確保打得準、打得狠。
